退化性關節炎

台大醫院 骨科部 官網

----------

發生原因:
1.次發性關節:
可因為受傷、遺傳疾病、代謝性疾病、鈣沉積症或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而引起關節軟骨的破壞,引起退化性關節炎。
2.原發性退化性關節炎:
在諸多原因中,以老化及肥胖最重要; 具研究-年老者軟骨內的諸多結構性蛋白(proteoglycan)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,分解酵素增加。 而肥胖的人,平時給予關節的機械性壓力較大,臨床上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,以肥胖者居多。 另外作者亦發現雌激素高者較可能引起退化性關節炎,而肥胖者常有較高的雌激素,可能一方面是因雌激素(estrogen)有破壞軟骨的作用。再加上老化時不斷的機械性壓力,就造成了關節軟骨的磨損;當修 補功能又不及破壞速度時,漸漸就會產生退化性關節炎。

----------

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呂紹睿主任的長期觀察以及十年來的研究,醫學上稱為「外傷性骨性關節炎」,約占「退化」性膝關節炎患者的一○%;其他九○%患者的病痛,真正原因並不是「退化」,絕大部分是內側皺襞與關節的摩擦造成的「內側摩擦症候群」。 ●物理性磨損:膝蓋彎曲伸直時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互相摩擦 ●化學性破壞:內側皺襞發炎會釋放出有毒化學物質侵蝕關節軟骨

----------

很多人關節痛時,搞不清楚自己是退化性關節炎,還是單純走路姿勢不對造成韌帶拉傷,基隆長庚外科副教授江坤俊說,其實有一個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:用自己的雙手在關節周圍360度壓一圈,每個地方都壓壓看,若是韌帶拉傷,通常那條韌帶被壓到的話會很痛;如果是退化性關節炎,疼痛感是比較深沉的不適,不太容易因加壓就變得非常疼痛,且退化性關節炎的不舒服,通常都是從內側開始,所以加壓內側會有點感覺不舒服,但絕對不會痛到整個人彈起來。

----------

一旦關節磨損至一定程度,或是身體無法自我修復時,就需要評估是否應接受保守治療來緩解發炎及疼痛不適。
而現今保守治療的方式,除了開立消炎藥物,來降低軟骨發炎情形外,更包括注射類固醇、玻尿酸、PRP(自體血小板免疫血清回輸療法)等方式,三者間也可能彼此交互合併使用。

----------

除了相對昂貴的自體細胞治療,全球細胞治療研究鎖定的另一個方向是「異體幹細胞」所開發的製劑,衛福部目前也正推動「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(草案)」立法,不同於特管法通過的項目屬於個人化的醫療服務,再生製劑屬於可量產的藥品,未來將可更廣大地造福更多患者,也因大量生產技術的成熟化,醫療費用可望降低。

----------

造成膝關節退化有3個原因:
第一,老化。
第二,肥胖。每胖一公斤,膝蓋的負擔就足足增加4公斤;減重5公斤,關節可以多用10年。
第三,不當使用,例如:劇烈運動或勞動傷害。
近年醫學研究的新進展,哈佛醫學教授發表最新成份的膠原蛋白,稱為「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(UCII)」經實驗證實,UCII的效果是葡萄醣胺+軟骨素的2倍以上。